找专家团
已解决
起飞一个月的幼鸽直接放80公里能回吗
悬赏0积分
起飞一个月的幼鸽直接放80公里能回吗?

2007-9-19 9:04:56
分享
上一问
下一问
去评论
最佳答案
级别:学长
投诉
放心吧!
只要鴿子檔次夠,他們會回來的 (家飛已經一個月了,基本能力已經養成)。
2007-9-19 15:24:00
6赞
回答列表
级别:新手
投诉

还有点悬不要放,3\50公里还成.

2007-9-19 9:08:01
6赞
级别:新手
投诉

不成准回不来.

2007-9-19 9:10:45
6赞
级别:新手
投诉

不要放

2007-9-19 9:38:07
6赞
级别:新手
投诉

不要放,太小了.鸽子准回不来,20/30还可以

2007-9-19 10:09:12
6赞
级别:新手
投诉

这样风险很大喔。

2007-9-19 10:14:18
6赞
级别:新手
投诉

最好5~10、20KM先放几次。

2007-9-19 10:47:47
6赞
级别:学长
投诉

你太冲动了,你不是个好的教练.

2007-9-19 11:47:08
6赞
级别:鸽神
投诉

我是这样训放的,供你参考。
    1、从来不几公里几公里的训放,既费事又起不到训放的目的;
    2、幼鸽从换完第二根大条开始起站训放,换完第四根大条就可以参加300公里的竟翔比赛了;
    3、训放的距离与顺序为:25、50、50、90、100、100、120、150、200公里,100公里以内每星期2次,120公里以上每星期1次,以后,根据鸽子的体质和状态酌情训放;
    4、建议你根据你的地理、地貌情况,在赛鸽归巢沿途要跨江河训放,要翻山脉训放,这对你的赛鸽是个考验,经受住了这个考验的鸽子,容易在竟翔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经受不住考验的赛鸽,趁早淘汰。
    鸽子训放期间,归巢时间的长短无所谓,能够回来就好,主要是观察鸽子的走势和状态。

2007-9-19 12:08:48
6赞
级别:鸽神
投诉

你这样训放很不科学,当然有的鸽子能回来,但是不能回来的也不一定不好啊,不要太操之过急.

我建议鸽友训放务必循序渐进,我一般在幼鸽三月龄从5公里开始,在15-30公里之间多放,让赛鸽能够在短时间内归巢,培养赛鸽树立快速归巢的信心,有的鸽友操之过急,盲目加大训放距离,这样有时反而会造成赛鸽迟归,这样时间一长就会让赛鸽养成懒散的习惯,一但养成,这羽赛鸽基本上也就没有太好的前程了。一般我在10-30公里训放,在我看到赛鸽已经大部分能够快速归巢了,我就会加大距离,一般训放距离不超过200公里,同时在训放期间注意增加营养,以保证赛鸽有充足的体力。同时也要注意缓和赛鸽的神经质症状。

2007-9-19 13:45:25
6赞
评论列表
我来评论
评论者:中信网友
2007-9-19 9:18:54
投诉
按赛鸽的能力,80km算不了什么,但还是不要这样放!
首放路训,有个一般都比较惊慌,胡乱飞。实际飞行距离可能会远远的超出80km空距!体力不支就会落楼、落野、遭天敌攻击无力逃脱,渴了、饿了还会跟飞他人的鸽群,进棚遭捕捉,丢失的风险变得极大!
还是近距离反复放飞(可一天放飞数次5-10km,几天就适应了)至熟悉了放路这种状态后再拉远。
问题已解决!您可以发表评论,或对答案纠错
积分提问
现金提问
精彩问答
公鸽不够旺怎么办?
21年的公鸽子应该正当年,不是非常的旺有点不正常,配过3只雌鸽了,每次都是只有一个蛋受精说明雄鸽身体壮况有问候,雄性激素差,喂一段时间雄宝试试。
lxj456
4人回答
幼鸽训练多大开始
1、幼鸽年龄3个月时,可以进行归巢训练,飞行距离由1-2公里开始,逐渐渐增加到20-30公里,多次同路线巩固训放后,训放的方向再由单一到多方向。
2、刚开始训放时,多只同时放飞,便于它们互相帮助,共同寻找鸽舍,此后可两羽、单羽放飞训放。
3、30-50公里训放几次后,可直接放100公里,几次100公里后,可训放200公里。
4、通过训练可以提高信鸽的记忆力、识别方向、归巢能力,淘汰掉劣质鸽子。
wxy1307
4人回答
传染性疾病水便怎么治问、大师
做一次毛滴虫预防,酵母类或妈咪爱拌粮食,每羽可以加四分之一土霉素片,连续两三天。
快乐驿站鸽舍
1人回答
问问大师消化不良
图片上的粪便来说它有球虫问题,清理球虫然后再护理肠道就可以。
山西大鹏
4人回答
6月还能出幼鸽吗?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一般的鸟类育雏的季节是春天农历的3-4月份,6月份天气比较热,种鸽由于天气热大量的饮水喷小鸽子多半是喂过水饱,雏鸽缺乏营养容易渡僵,所出幼鸽体质也不是很强壮。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夏天所生幼鸽毛稀,大条更换跟不上春季所出的幼鸽,到10月份打秋赛的时候多半更换到8-9根主羽,比赛飞起来容易受伤,分速上不去,还容易丢。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镇南啊龙
5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