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专家团
清水便,呈结节状,无白(尿酸盐),吃食饮水正常。
我有六七羽种鸽,近一段时间发现总是拉清水便,粪便呈结节状绿色,被一摊清水包围,无一点尿酸盐,先期进行毛滴虫,球虫治疗,然后又驱体内虫,后又进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治疗,但均不见满意效果,现在我都糊涂了...
回答数:8  提问时间:2008-9-20 21:44:11
回答:赛鸽专用:球虫克星—— 稳拿3号 粉剂
主治:急慢性球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适应症状:  血便/条便/消瘦/多喝水少吃料无缘无故呕吐/肉质松软/肛门污染/无精打采。
用法:
  每包冲泡2000毫升清水。预防1天,治疗3-5天大部份的鸽子都带有球虫病原体而没有可见症状,因为鸽子不断的吃进少数虫卵,刺激体内产生相对的抵抗力,渐渐地使鸽子体内产生免疫力,和球虫病原体形成均势关系和平相处,除非均势关系被破坏,球虫使会乘机发作。过度育种,营养下良,疾病感染,剧烈竞翔,急速消耗体力,长期紧迫等因素都可能破坏均势关系。 
  球虫菌属系寄生於小肠的上皮细胞,破坏黏膜,穿透肠壁,使病菌易於侵入,尤其是沙门氏杆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致死。
  球虫扮演隐形人的角色,是赛鸽的无形杀手,在正常情形下,饲养者感受不到球虫的威胁,等到明显的症状出现时,一切已太迟了。
  球虫病从发病到完全治愈约需时三周,因此进入比赛期的鸽子一定要预防球虫发作,尤其比赛末期选手鸽体能消耗增加,休息减少,及营养剂的大量补充,都很容易使球虫菌原体加速繁殖发病。
  球虫药使用後不会马上看到药效,大约在一星期後鸽子的状况才会渐入佳境。
  投与球虫药的目的预防大於治疗。认识球虫和赛鸽高峰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了解球虫预防的诀窍,这些都是有志成为优秀赛鸽家必修的课目。
稳拿3号能抑制球虫增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使赛鸽肌肉富有弹性,是专为赛鸽调配的优秀处方。

用法:每包冲泡2000毫升清水,供饮3天。之后1天清水,1天肝精电解质水。
又有问题请问鸽友:小鸽子的一只眼睛好像有层,不爱动,站着要睡觉是什么问题?
又有问题请问鸽友:小鸽子的一只眼睛好像有层,不爱动,站着要睡觉是什么问题?
回答数:14  提问时间:2008-9-4 15:47:58
回答:应该是单眼伤风! 鸟疫病俗称“单眼伤风”是由“Chlamydiae”(披衣菌)引起之传染。此病原体比细菌小,较滤过性病毒大,对抗生素有感受性,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在鸽子中极常见。

  1、症状:  

  刚发病是为结膜炎,由单侧开始发生,临床上饲鸟病常会和其它疾病,如毛滴虫、微浆菌等混合感染发病,鸽子结膜肿大、有泪液,严重时呈现浓黏液、眼皮粘合、流鼻液,传染速度不是很快,但会时时发现病鸽子出现,种鸽常呈现不显性状态,鸽病缺乏活力,食欲减退,羽毛松散、消瘦,排绿色水便,严重时呼吸有杂音,加上细菌感染时则并发肺炎及气囊炎,幼鸽感受性强、传染快,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剖检时可见肝脏、脾脏肿大。

  2、传染途径:

  病鸽的鼻液、唾液或粪便排除细菌,经由空气或食入含菌之饲料、饮水而传染。

  3、治疗:

  呼吸道治疗剂,连续使用5天;停药2天,补充维他命、电解质,再连续治疗5天,二周后再重复一回。  


  注意病鸽子的隔离和鸽舍消毒,保持通风、干燥、低密度饲养,刚发病时正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其它并发症亦须同时治疗处理。    

  国内鸽友可以去药房购买:金荞麦片(中药片)治疗这种鸽病效果较好。如果伴随毛滴虫,可同时服用‘甲硝挫’药片,用药量:每天两次、每次1/4片一次,连续服用三天。  

  可同时服用多种维生素(饮水服用,一天一次,停药后三天停止服用)  

  1、功能: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


  2、主治:急慢性气管炎、急性肺脓、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细菌性痢疾。  症见咳吐腥臭脓血痰液或咳嗽痰多、喘息痰鸣及大便泻下赤白脓血。


  3、鸽子服药用量:一日两次,每次一片;服用5天;病情好转可再服用三天。
 
 
关于疖问题
请问岳老师,什么是金大滩,什么是金三线,有没有图片
回答数:2  提问时间:2008-8-28 14:48:00
回答:谢谢你的信任!请留下你的QQ邮箱号,我把文件给你发过去。
怎么看
用疖镜怎么看疖,什么是大金黄
回答数:6  提问时间:2008-8-27 16:51:05
回答:用窥眼镜看!

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 
  2007-9-19 来源: 作者:李建    浏览:
用栉膜理论鉴别赛鸽品质的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人们把栉膜叫做“视团”或“磁团”,后来才以生物学的术语“栉膜”一词冠名。因栉膜是禽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它能预先反映出很多有关赛鸽内在的生理特性,从而引起鸽友的关注和探索。经过鸽友们多年的观察、统计、总结、实践,以栉膜表现来鉴别赛鸽品质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为赛鸽爱好者淘汰劣质、选择良种、把握赛事、繁殖育种,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帮助。当然,栉膜鉴别要在血统、个体都过关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世间没有万能的法宝,尤其在鸽界,你不可能凭借一技之长包打天下。但多一些知识,多一种手段,也许会让你的赛鸽生涯从此与众不同。 
一、鸽眼的结构 
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哀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因眼底镜光源的光谱与阳光的光谱不一样,在观察时会有差别,现在只能以眼底镜反映的色彩为准。    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即不同的天气时)飞行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联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经广大鸽友长时期的观察、统计、总结,从栉膜的外观表现中,得到了许多认知赛鸽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赛鸽的选择、比赛、育种,其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但对栉膜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越来越多的鸽友去探索、充实和完善。 
二、栉膜的观察 
将医用检眼镜(以下简称眼底镜)固定在桌面上,周围光线尽量暗些,打开眼底镜开关,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20档(察看栉膜表面和背景光)。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中指与食指将鸽子的头部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之间的距离3一4厘米左右,先看清楚面砂,再用掌握鸽子头部的手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使眼底镜的光线照向瞳孔内部的下后方,这样信鸽栉膜的外观特征,便可尽收眼底。  
1.背景 
当我们看清栉膜时,会看到在栉膜周围有非常漂亮的色彩,如同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栉膜则是台前的表演者。这是赛鸽眼内栉膜和眼底视网膜因感光产生的综合效果,它反映了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 
(1)日光色(参见插图4) 
色如温暖的阳光,明亮柔和,适应天气范围较宽,可朔性强。常见于大多数赛鸽。 
(2)晚霞色(参见插图5) 
色如夏日的晚霞,呈浓烈的红色、橙红色或橘红、橘黄色,适应晴好的天气。常见于中短程快速赛鸽。 
 (3)月光色(参见插图6) 
色如清冷幽兰的月光,柔和清澈,适应天气能力极佳。常见于远程、超远程赛鸽。 
说明: 
1)根据太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的理论,从而推断不同的赛鸽个体对阳光光谱的敏感程度不同和感觉深度不同,即赛鸽眼内的光敏物质不同。有的对红光敏感,有的对黄光敏感而有的则对兰光敏感等等。这也可以从赛鸽眼内因感光后会有不同色彩的反映中得到佐证。所以赛鸽在靠阳光定向导航时,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赛鸽们会有不同表现的原因。 
2)由于眼底镜的光源不同于太阳的光源,单靠颜色鉴别赛鸽的品质,其结论会有一些偏差。所以根据背景色来判断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只能是个大概。如要求准确还要参考其它因素。 
2.栉膜 
栉膜由栉干、栉脉、栉叶、栉头、栉尾有机地组成一体,它们各部分的细节及整体的颜色和形状,经长期的观察、统计、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即快慢、远近、做种、比赛、近亲、杂交、遗传等等,是鸽友们观察的重点。 
 (1)栉干(板) 
就其整体的颜色,大致有金、银、铜、铁四种:就其整体外形有宽窄、长短、平凸之别;就其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暗淡之分。 
①金板。其通体颜色呈橙黄色。也有酱黄、黑黄。是非常好的赛鸽,抗恶劣天气,有耐力,意志顽强,为多关赛和公棚赛所优选。做种也很优秀,由高品质的纯系鸽杂交所得。(参见插图3) 
②银板。其通体颜色呈青灰色,有深有浅,只是在栉板和栉叶的表面,有大面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俗称挂霜。在栉叶表面挂霜的,俗称“圣诞树"。凡有这种特征的是非常好的种鸽,有“种精”之称,一旦拥有,冠军辈出。由高品质的纯系鸽近交所得。(参见插图4) 
③铜板。其通体颜色呈棕色,有深有浅。就通体棕色而论,赛鸽的品质较好。如板面色彩发生变化,出现铜镶金(浅黄);铜镶银(白、灰白);铜镶铜(棕红);铜镶铁(灰黑)等等,尤其在栉尾尖部,则品质大为改观。(参见插图5) 
④铁板  其通体颜色呈灰黑色,有深有浅。一般由近亲产生,变化不多,大致有铁镶银(白、灰白);铁镶铜(棕)几种。(参见插图6) 
说明: 
1)板面的颜色对应赛鸽的品质: 
黄——耐翔、意志坚定、速度较快。 
白(挂霜)——遗传、定向、速度快。 
棕——稳健。 
棕偏红——抗恶劣天气、阴云、有雾。 
棕偏黄——抗一般恶劣天气、耐翔。 
黑——晴天。 
2)板面颜色单一纯正、质地细腻——血统纯正、品质优良(即使宽一些也好),如板面色彩多且杂,一般为杂交鸽。 
3)板面清晰明亮——状态健康。 
4)板形窄、长——速度快、飞程远。 
5)板形宽、短——稳定、速度一般、飞程近。 
6)板面凸起或局部凸起——遗传优秀。 
7)栉膜整体抖动频繁、幅度大——活力、机警、敏感。 
8)栉膜整体短(正视3/4),即栉尾指向脑内,改换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O档仔细观察后,再进行判断。 
(2)栉脉(参见插图7、8) 
位于栉干(板)表面,有脊(凸起)、线、星、点、霜等现象,是赛鸽品质优良的表现。 
①脊(凸起)。在板面中线任何位置凸起,与板面浑然一体,或点或一小条,其长短、宽窄、粗细、色泽不一;有些是全通的,从头到尾没有间断;有些只在头部、中部或尾部不是连贯的;也有一种板面整体高出栉叶平面。 
②线。有的出现在脊上,有的出现在脊的两侧:没有脊的,直接出现在板的任何位置。就颜色而论有白、灰白、浅黄;就形状有长、短、粗、细;就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模糊。不同的板出现不同颜色的线时,称作×板镶×。参见“铜板”说明。 
③星。直接出现在板和栉叶的任何地方,或多或少,类似天上的星星;这种情况不常见,多数出现在栉叶上。 
④点。像是散落在板面上一些发光的碎片,或多或少;就像镜子的碎片,其颜色以金黄色和白色为主。点和星的区别是:点比较大,而星要小得多;还有星比点亮。 
⑤霜。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仿佛是北方深秋清晨植物叶面上的一层薄霜。就在板面和栉叶的表面,轻轻附着一层,或淡或重,没有明显边界的物质,也有一些看起来更像是雾。 
说明: 
1)板面出现脊、线、星、点、霜等现象的赛鸽(统称为品质标记),有比没有的好;明显、清晰比模糊的好;多比少好。 
2)霜或雾是高品质的表现,出现在板面头部或中部,育种极佳;出现板面尾部,竞翔极佳。所以,也有将栉板(栉叶)头部称为育种区;中部称为综合区,尾部称为竞翔区。 
3)线的颜色与板面的颜色对于鉴别赛鸽品质意义相通。线的位置出现在不同区域时,其价值不同。最理想的是出现在尾部,对竞翔十分有利。 
4)星、点是霜雾现象在板或叶局部位置更集中(缩小范围)的表现。出现在不同区域时,传达的信息不同,其价值低于霜或雾。 
5)脊是栉板内部强壮的表现。 
(2)栉叶(参见插图5、6) 
位于栉板的周围,类似植物的叶片,上下对称。由栉膜头部至尾部,从大到小排列, 
有疏散、密集之状:有发达、肥厚、软弱、瘦小之分;与板连接处有紧密结实、松散稀疏之别;大致有尖(锯齿)、圆、长圆三种形状。是鉴别赛鸽优劣的辅助手段。 
1,尖(锯齿)形栉叶未端呈尖状,属快速型赛鸽。细密者为中远程赛鸽;粗大者为近距离赛鸽。 
2,圆形栉叶外形呈圆状,属一般型赛鸽。远距离时,有优势。 
3,长圆形栉叶外形呈长圆状,属耐力型赛鸽。 
说明: 
1)栉叶外形要匀称规范,排列要整齐有序,上下要对称,与栉板连接处要紧密结实,栉叶要发达肥厚。反之,则不够品位。 
2)栉叶颜色最好与栉板通体一色,珍视栉叶挂霜带星或发光的赛鸽。 
3)有时只能看到一侧栉叶,另一侧不明显或显得缺少,这是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即经常高飞引起栉膜平面向下偏转形成的现象,可进一步用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0档仔细观察,如投影对称,则无大碍。 
 (3)栉头 
位于栉膜下部(赛鸽嘴角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宽平,栉叶也相对发达肥厚,如板面或栉叶生有霜、雾、线、星等品质标记,则预示其育种能力优秀。所以这部分又称为育种区。 
(4)栉尾(参见插图9、10、11、12、13) 
位于栉膜上部(赛鸽脑后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窄,最终收缩成细尖状,栉叶也随之收缩。这部分外形变化较多,是鸽友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包含了很多赛鸽竞翔的品质信息,所以这部分又称为竞翔区。 
①剑尾。尾部笔直而尖细,另有一种蛇矛形。是最理想的尾形,竞翔做种皆宜。 
②鼠尾。尾部急收而细长,形如鼠尾,有时还略弯。适于竞翔,速度较快,做种差一些。 
③蛇尾。尾部缓收,形如弯曲的蛇尾。有鸽友认为像猫爪挠过一样,有不规则的形状。稳定,适于公棚竞翔,散打则差一些。 
④虾尾。尾部较细弯长,形如虾腰。适于竞翔,有一定速度;但不宜做种。 
⑤塔尾。尾部钝收,形如宝塔顶部。稳定耐劳,大多为一般鸽。 
1)栉尾处的栉叶如稀松漏底,大小不匀,则幼鸽时(2-3条)爱游棚,或训放易飞失,成熟后会好一些。 
2)栉尾处的栉叶如出现挂霜现象,则是好种鸽的先兆。 
3)栉尾尖处如出现栉脉的线、星、脊现象: 
线——好赛鸽 
星、脊——好赛鸽,做种遗传性很强 
4)栉尾的形状还有多种,一般尖细直的速度快,粗大厚的速度慢,但稳定。 
3.用5档观察栉膜的细微特征(有的眼底镜为6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5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像最清晰处。此时观察到的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此时栉膜像一条多节的幼虫,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即栉膜由一极薄的透明物包裹。观察它的细节,能还栉膜的庐山真面目,进一步帮助鸽友修正用刻度20档观察栉膜时的结论,为鉴别赛鸽品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栉干(参见插图l4、l5、16) 
此时的栉干已没有任何表面的特征,只剩下栉叶像一串糖葫芦似的灰暗色的投影: 
①栉叶排列匀称,由头至尾从大到小,逐渐过渡。有时更像一段草绳,连接紧密,并且在一直线上。大小不匀、侧歪、错开、松散的,品质要打折扣。 
②栉叶呈锯齿形的速度比栉叶呈圆形的要快。 
③根据栉叶的数量可以大致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 
6〜9个——近距离300〜400公里 
10〜16个——中距离500〜700公里 
17〜22个——远距离lOOO公里以上 
说明: 
1)根据栉叶的数量判断赛鸽适飞的距离,比较准确,但数量不必太苛求。 
2)栉叶只有单侧,即朝上的一侧。这是由于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引起栉膜偏转形成的。只要不是大小不匀、松散漏底的就可以。 
(2)栉尾 
此时的栉尾尖处,更像是沾有细砂的棒棒糖,在灰黑色细小的筋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即视神经。如用眼底镜黑色刻度O档观察,则更清晰。这就进一步证明,用栉尾部的形状和结构来判别赛鸽竞翔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①栉尾尖处的筋干,外形不能歪斜不匀,尤其不能弯(顶),否则品质要大打折扣。 
②视神经(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密集的比稀疏的好,多的比少的好,周边颜色明亮的比暗淡的好。如栉叶与栉叶连接处都布满了麻点时,其品质更是超群。 
③火柴头形——做种比赛都极其优秀(参见插图17) 
④奶瓶刷形——做种胜于比赛(参见插图18) 
⑤鹿角形——好赛鸽(参见插图19) 
⑥尖圆形——好赛鸽(参见插图20) 
⑦细尖形——一般赛鸽(参见插图21) 
说明: 
1)先观察筋干形状,再看视神经的密度,弯(顶)的,最好不要做种。(参见插图22) 
2)栉膜筋干细长的速度快,粗壮的稳定。 
4.用O档观察栉膜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有的眼底镜为1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O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像最清晰处,此时可看到肉红色背景上生有粗细不等,深浅不一,疏密错落的血管,而中间有一城楼门洞状的浅黄色亮带,有的亮带边缘镶有黑边(好像括号),黄色亮带中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即“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的多节幼虫"。这比用眼底镜5档观察时,更加清晰也更加准确。 
这时观察到的栉膜外观和结论,与眼底镜5档观察时一致。不再复述。只是栉干的影像只有上半截,看不到栉头。因物距太近,瞳孔限制了视线范围。此时观察的重点是视网膜以及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 
 (1)视网膜(参见插图23) 
①视网膜的底色及血管应明显清晰,一眼便知。 
②视网膜血管的粗细,颜色深浅,分布的多少,对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有辅助作用。 
③视网膜血管的网纹分布应尽量均匀。 
④视网膜出现黄斑,漏孔都是赛鸽体内有病或遗传造成,应引起注意。 
(2)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靶子)(参见插图24) 
①左右应留有余地,即栉膜居中(有点像准星缺口的关系)。 
栉干把黄带盖满的——定向一般,稳定。 
栉干只露一侧——定向不灵敏。 
②栉尾与“城楼门洞”顶部留有余地,且这部分背景发白发亮,能看到丝毛状的神经纤维。 
说明: 
1)视网膜血管链分布密的比稀的好;粗的比细的翔距远;血管颜色黑的多为远程鸽。 
2)注意观察栉尾处背景光的亮度与面积,再就是视神经的麻点和纤维。显然,亮度面积大,视神经发达的品质要好。 
三.运用栉膜鉴鸽的方法 
首先眼底镜的电源,最好由3V直流电源提供,它能保证光源的稳定和亮度,减少误差。为加强映象,应对被观察的赛鸽建立文字档案,以便日后跟踪验证。如能利用微观照相和计算机技术,将栉膜照相存档备案,更利于鸽友之间讨论探索,理解提高。 
1.观察栉膜的要点 
2.利用栉膜鉴鸽的实践(参见前述相关结论) 
1)适飞的天气 
根据背景颜色,关键是板面的颜色判断。 
2)适飞的距离 
根据板形的宽窄、长短,栉叶的形状、数量,视网膜血管链的发达程度,颜色的深浅综合判断。 
3)飞行的速度 
根据板形的宽窄,尤其栉尾的形状,标记,栉叶与板连接处的结构,视网膜“靶”位情况综合判断。 
4)赛鸽的分类(比赛或做种) 
根据板面的颜色、宽窄,栉脉、栉叶有无标记,视网膜“靶”位情况,视神经结构、发达的程度综合判断。 
5)配对的方法(在赛鸽血统、外形都过关的前提下) 
①尽量以栉膜类形相似的配对。板形、颜色要接近,品质标记要明显,“靶”位正确,左、右眼对称,以求复制出品质相同的后代。 
②起码有一方是比较全面优秀的,另一方是局部突出优秀的,目的要使后代在某一方面强化或超越父母。例如:要抗恶劣天气,由棕板配偏黄的或偏红的相配;要加快速度,由剑尾或尾部带线的与一般尾形的相配。 
③后代栉膜达不到父母水平或与期望相差太远的尽早淘汰。别指望外观一致就是成功,这正是栉膜鉴鸽不同于其它方法鉴鸽能早期预见、并且直观有效的地方。 
四.后记 
本文根据前人文章和深懂此道的鸽友言传手教,以及身边一些爱好观察栉膜的鸽友,长期共同观察、统计和实践而写成。由于受观察赛鸽的数量和观察赛鸽家族连续性的限制,其结论意在抛砖引玉,深望赐教。应该说好鸽必有好眼,好眼未必是好鸽。用栉膜鉴别赛鸽的方法,是我们开启赛鸽神秘大门的又一把钥匙。 
本文由张春山配图。全文如有不尽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 
韩立军、陈俊亦著:《信鸽视团的种类》——中国赛鸽信息网、《视团——‘板’的类型》——中国赛鸽信息网、《视叶》——中国赛鸽信息网。 
荣光著:《读书育鸽札记(八)》——中国赛鸽信息网。 
陆之梁著:《鸽眼解析》——赛鸽丛书。 
东方欲晓著:《从栉膜迷思中走出》——科学养鸽2005/6。
观察节有用吗?我太好奇了,请问哪里能买到观察的镜子,请告诉我?
谢谢
回答数:9  提问时间:2008-8-17 2:53:29
回答:北京广安门鸽市有卖的
就是鸽子的眼底视觉神经团,需要借住眼科医生用的检眼镜才能看到.如果你想知道详细情况,请你读05年和06年出版的<<赛鸽天地>>杂志,里面有专门介绍这方面的文章.
我是杭州的,2008年7月2号我家来了一只鸽子2007-13-022960三个环有薄包裹足环,翅膀全市章。
我是杭州的,2008年7月2号我家来了一只鸽子2007-13-022960三个环有薄包裹足环,翅膀全市章。受伤(好象是被鹰抓的重伤,)估计放飞回不去了。望知情者能否告知血统。万分谢谢!
回答数:13  提问时间:2008-7-7 11:06:48
回答:希望鸽主看到此信息会联系你的,但你最好还是天寻找天落鸟栏目里发贴子比较好,因为那里失鸽的比较多,祝你如愿朋友!
内线口在什么位置?最好有图片,谢谢!没有节的鸽子好吗?
我是新手,请各位老师指点,谢谢!
回答数:12  提问时间:2008-6-24 20:26:09
回答:鸽眼是赛鸽的重要器官,它向人们揭示着赛鸽的优劣程度。内线口是鸽眼里的一个重要构成部位,也是品评鸽眼,鉴鸽价值的重要依据。内.在国外五十年代就掀起了探索内线日奥秘的高潮。而大陆鸽界对内线口的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截止目前,大陆鸽界对内线口的研究,只是从它的形状、颜色着手的。对它的宽度,尤其是厚度很少论及,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有些鸽友深知内线口的重要性,并极为偏重,但不完全了解内线口的功能。本文就内线口的功能以及涉及内线口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内线口的位置,它在瞳孔的边缘。众所周知,物标是由瞳孔复印到视网膜,又由视网膜输送到视神经,再由视神经呈送给神经中枢一大脑,从而产生视觉。由此可知,内线口的位置处在物标的进口处一瞳孔的边缘。它以瞳孔为中心,向外连接眼志,虹彩等重要部位。对内,通过瞳孔紧接着视网膜,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弄清楚了内线口在鸽眼里的位置,接着我们来讨论它的作用,也就是它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从正面上看去,鸽眼是由角膜,虹彩(底砂,面砂),眼志,内线口,瞳孔等组成,其中内线口需借助放大镜观察。
整个鸽眼对外界(光线,物标)的摄入,基本上仅同于手电筒。手电筒是灯泡发光,通过回光罩聚光,经由前面的玻璃保护,完成照明过程。鸽眼则恰恰相反,它是经由角膜(相当于玻璃)到呈梯度层的虹彩(相当于回光罩)收光,然后进入瞳孔(相当于灯泡)。内线口在这时候就相当于人们为了使电筒的光线聚拢而进行的调整工作。它在鸽眼里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光量,修正瞳孔的位置。
我们经常看到,在晴天当太阳光强烈时,瞳孔迅速缩小,小到0.8毫米,在阴雨天或傍晚光线微弱的时候,瞳孔又扩张起来。这种现象易让人误解,以为这是瞳孔对光量的反应。事实上,瞳孔只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水晶体,它不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它的动作完全是内线口操纵的。
内线口是一个能伸能缩、富有弹性的肌体,它对光量极为敏感,当光线强烈时,它便紧紧收缩,护卫着瞳孔,防止过多的光线进入而灼伤水晶体;当光线微弱时,―它又大大地扩张,尽可能地多帮助瞳孔摄入光线。
因此,我们说,每只鸽子都有内线口,只不过是其宽度、厚度、形状和颜色有所不同而已。
下面再谈谈内线口的宽、厚、形、色。每只鸽子的内线口都是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研究内线口的宽、厚度必须同它的形状和颜色结合起来,因为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宽度往往同颜色有关联,厚度时常与形状有瓜葛,有时宽、厚、形、色互相牵连,缺一不可
内线口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鸽友们常见的大致有七、八种。
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它归结为两种:一是圆形;二是不规则形。圆形又有两种:一是细圆;二是阔圆。不规则形就多了,有锯齿状、荷叶边状、梭形状、八卦形状等等,只要不是圆形的,通通归属于不规则形状。
所谓细圆和阔圆是对内线口的宽度而言的,窄为细,宽为阔。一般说来,无论是竟翔还是做种,细圆形通常不采用,如:血统特优是阔圆形的内线口,因为它宽,能充分的收缩或扩张,弹性较好。但人们又发现,内线口虽有一定的宽度,对收放并不迅速,不敏捷,内线口宽而无力,若进一步观察即可发现,它虽然宽,但很平、很薄、没有立体感,颜色既不深、也不纯。概而言之,是其不具备厚度,笔者认为评鉴内线口的厚度必须把颜色联系起来。
内线口的颜色十分丰富,有黑色、白色、金色、赫石色等,其中以黑色最为普遍。我“中国天羽楼”对内线口在颜色上的要求是,无论哪种颜色,必须纯、必须深,纯而深者并有凸起的感觉,就是具备了厚度。反之,内线口的颜色杂而浅,不值得称道。
不规则形是最受欢迎的内线口形状。通常它们的宽、厚、形、色都比较好,既能用于参赛,又能用于做种。可惜的是,它们的数量远远不及圆形的那样多,大概是因为极不容易获得,所以显得珍贵。
从生理功能和生活规律上讲,内线口是随着鸽子的年龄,生活习性以及鸽眼的运动程度而不断变化着,内线口宽窄、形状、颜色与遗传也有很大的关系。
幼鸽出舍飞行三个月后,内线口初具雏形,但很薄,颜色也很淡,显得松弛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量的加大,内线口逐渐明显。一岁以上的鸽子,由于经常训竞锻炼,频繁地调节视力, 内线口得到充分的运动,而成熟定型。
观察内线口,要借助十倍的放大镜,在日光下进行,因为当它紧紧收缩时,它的宽、厚、形、色全部显露,较容易观察。阴雨天,它扩张到最大限度,极其细微处不易发现
请问各位老师栉每羽鸽子都有吗?
每羽鸽子都有吗?它重要吗?是否能从栉中挑出好鸽子?
回答数:12  提问时间:2008-6-9 19:04:08
回答:鹰王老师:您好!
我说实话:对于鸽子,没有真正明白的!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建那么大的鸽棚,每年也不用出那么多的鸽子,每场比赛大户也不会交那么多的参赛鸽!
能看出来就交1-3羽,囊括冠亚季军就OK了!
其实,这正是赛鸽竞翔的神秘感!使那么多鸽友如醉如痴!
岳老师说的“节”指的是哪个位置?
岳老师说的“节”指的是哪个位置?
回答数:6  提问时间:2008-6-8 15:37:20
回答: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 
  2007-9-19 来源: 作者:李建    浏览:
用栉膜理论鉴别赛鸽品质的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人们把栉膜叫做“视团”或“磁团”,后来才以生物学的术语“栉膜”一词冠名。因栉膜是禽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它能预先反映出很多有关赛鸽内在的生理特性,从而引起鸽友的关注和探索。经过鸽友们多年的观察、统计、总结、实践,以栉膜表现来鉴别赛鸽品质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为赛鸽爱好者淘汰劣质、选择良种、把握赛事、繁殖育种,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帮助。当然,栉膜鉴别要在血统、个体都过关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世间没有万能的法宝,尤其在鸽界,你不可能凭借一技之长包打天下。但多一些知识,多一种手段,也许会让你的赛鸽生涯从此与众不同。 
一、鸽眼的结构 
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哀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因眼底镜光源的光谱与阳光的光谱不一样,在观察时会有差别,现在只能以眼底镜反映的色彩为准。    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即不同的天气时)飞行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联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经广大鸽友长时期的观察、统计、总结,从栉膜的外观表现中,得到了许多认知赛鸽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赛鸽的选择、比赛、育种,其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但对栉膜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越来越多的鸽友去探索、充实和完善。 
二、栉膜的观察 
将医用检眼镜(以下简称眼底镜)固定在桌面上,周围光线尽量暗些,打开眼底镜开关,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20档(察看栉膜表面和背景光)。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中指与食指将鸽子的头部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之间的距离3一4厘米左右,先看清楚面砂,再用掌握鸽子头部的手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使眼底镜的光线照向瞳孔内部的下后方,这样信鸽栉膜的外观特征,便可尽收眼底。  
1.背景 
当我们看清栉膜时,会看到在栉膜周围有非常漂亮的色彩,如同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栉膜则是台前的表演者。这是赛鸽眼内栉膜和眼底视网膜因感光产生的综合效果,它反映了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 
(1)日光色(参见插图4) 
色如温暖的阳光,明亮柔和,适应天气范围较宽,可朔性强。常见于大多数赛鸽。 
(2)晚霞色(参见插图5) 
色如夏日的晚霞,呈浓烈的红色、橙红色或橘红、橘黄色,适应晴好的天气。常见于中短程快速赛鸽。 
 (3)月光色(参见插图6) 
色如清冷幽兰的月光,柔和清澈,适应天气能力极佳。常见于远程、超远程赛鸽。 
说明: 
1)根据太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的理论,从而推断不同的赛鸽个体对阳光光谱的敏感程度不同和感觉深度不同,即赛鸽眼内的光敏物质不同。有的对红光敏感,有的对黄光敏感而有的则对兰光敏感等等。这也可以从赛鸽眼内因感光后会有不同色彩的反映中得到佐证。所以赛鸽在靠阳光定向导航时,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赛鸽们会有不同表现的原因。 
2)由于眼底镜的光源不同于太阳的光源,单靠颜色鉴别赛鸽的品质,其结论会有一些偏差。所以根据背景色来判断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只能是个大概。如要求准确还要参考其它因素。 
2.栉膜 
栉膜由栉干、栉脉、栉叶、栉头、栉尾有机地组成一体,它们各部分的细节及整体的颜色和形状,经长期的观察、统计、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即快慢、远近、做种、比赛、近亲、杂交、遗传等等,是鸽友们观察的重点。 
 (1)栉干(板) 
就其整体的颜色,大致有金、银、铜、铁四种:就其整体外形有宽窄、长短、平凸之别;就其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暗淡之分。 
①金板。其通体颜色呈橙黄色。也有酱黄、黑黄。是非常好的赛鸽,抗恶劣天气,有耐力,意志顽强,为多关赛和公棚赛所优选。做种也很优秀,由高品质的纯系鸽杂交所得。(参见插图3) 
②银板。其通体颜色呈青灰色,有深有浅,只是在栉板和栉叶的表面,有大面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俗称挂霜。在栉叶表面挂霜的,俗称“圣诞树"。凡有这种特征的是非常好的种鸽,有“种精”之称,一旦拥有,冠军辈出。由高品质的纯系鸽近交所得。(参见插图4) 
③铜板。其通体颜色呈棕色,有深有浅。就通体棕色而论,赛鸽的品质较好。如板面色彩发生变化,出现铜镶金(浅黄);铜镶银(白、灰白);铜镶铜(棕红);铜镶铁(灰黑)等等,尤其在栉尾尖部,则品质大为改观。(参见插图5) 
④铁板  其通体颜色呈灰黑色,有深有浅。一般由近亲产生,变化不多,大致有铁镶银(白、灰白);铁镶铜(棕)几种。(参见插图6) 
说明: 
1)板面的颜色对应赛鸽的品质: 
黄——耐翔、意志坚定、速度较快。 
白(挂霜)——遗传、定向、速度快。 
棕——稳健。 
棕偏红——抗恶劣天气、阴云、有雾。 
棕偏黄——抗一般恶劣天气、耐翔。 
黑——晴天。 
2)板面颜色单一纯正、质地细腻——血统纯正、品质优良(即使宽一些也好),如板面色彩多且杂,一般为杂交鸽。 
3)板面清晰明亮——状态健康。 
4)板形窄、长——速度快、飞程远。 
5)板形宽、短——稳定、速度一般、飞程近。 
6)板面凸起或局部凸起——遗传优秀。 
7)栉膜整体抖动频繁、幅度大——活力、机警、敏感。 
8)栉膜整体短(正视3/4),即栉尾指向脑内,改换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O档仔细观察后,再进行判断。 
(2)栉脉(参见插图7、8) 
位于栉干(板)表面,有脊(凸起)、线、星、点、霜等现象,是赛鸽品质优良的表现。 
①脊(凸起)。在板面中线任何位置凸起,与板面浑然一体,或点或一小条,其长短、宽窄、粗细、色泽不一;有些是全通的,从头到尾没有间断;有些只在头部、中部或尾部不是连贯的;也有一种板面整体高出栉叶平面。 
②线。有的出现在脊上,有的出现在脊的两侧:没有脊的,直接出现在板的任何位置。就颜色而论有白、灰白、浅黄;就形状有长、短、粗、细;就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模糊。不同的板出现不同颜色的线时,称作×板镶×。参见“铜板”说明。 
③星。直接出现在板和栉叶的任何地方,或多或少,类似天上的星星;这种情况不常见,多数出现在栉叶上。 
④点。像是散落在板面上一些发光的碎片,或多或少;就像镜子的碎片,其颜色以金黄色和白色为主。点和星的区别是:点比较大,而星要小得多;还有星比点亮。 
⑤霜。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仿佛是北方深秋清晨植物叶面上的一层薄霜。就在板面和栉叶的表面,轻轻附着一层,或淡或重,没有明显边界的物质,也有一些看起来更像是雾。 
说明: 
1)板面出现脊、线、星、点、霜等现象的赛鸽(统称为品质标记),有比没有的好;明显、清晰比模糊的好;多比少好。 
2)霜或雾是高品质的表现,出现在板面头部或中部,育种极佳;出现板面尾部,竞翔极佳。所以,也有将栉板(栉叶)头部称为育种区;中部称为综合区,尾部称为竞翔区。 
3)线的颜色与板面的颜色对于鉴别赛鸽品质意义相通。线的位置出现在不同区域时,其价值不同。最理想的是出现在尾部,对竞翔十分有利。 
4)星、点是霜雾现象在板或叶局部位置更集中(缩小范围)的表现。出现在不同区域时,传达的信息不同,其价值低于霜或雾。 
5)脊是栉板内部强壮的表现。 
(2)栉叶(参见插图5、6) 
位于栉板的周围,类似植物的叶片,上下对称。由栉膜头部至尾部,从大到小排列, 
有疏散、密集之状:有发达、肥厚、软弱、瘦小之分;与板连接处有紧密结实、松散稀疏之别;大致有尖(锯齿)、圆、长圆三种形状。是鉴别赛鸽优劣的辅助手段。 
1,尖(锯齿)形栉叶未端呈尖状,属快速型赛鸽。细密者为中远程赛鸽;粗大者为近距离赛鸽。 
2,圆形栉叶外形呈圆状,属一般型赛鸽。远距离时,有优势。 
3,长圆形栉叶外形呈长圆状,属耐力型赛鸽。 
说明: 
1)栉叶外形要匀称规范,排列要整齐有序,上下要对称,与栉板连接处要紧密结实,栉叶要发达肥厚。反之,则不够品位。 
2)栉叶颜色最好与栉板通体一色,珍视栉叶挂霜带星或发光的赛鸽。 
3)有时只能看到一侧栉叶,另一侧不明显或显得缺少,这是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即经常高飞引起栉膜平面向下偏转形成的现象,可进一步用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0档仔细观察,如投影对称,则无大碍。 
 (3)栉头 
位于栉膜下部(赛鸽嘴角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宽平,栉叶也相对发达肥厚,如板面或栉叶生有霜、雾、线、星等品质标记,则预示其育种能力优秀。所以这部分又称为育种区。 
(4)栉尾(参见插图9、10、11、12、13) 
位于栉膜上部(赛鸽脑后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窄,最终收缩成细尖状,栉叶也随之收缩。这部分外形变化较多,是鸽友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包含了很多赛鸽竞翔的品质信息,所以这部分又称为竞翔区。 
①剑尾。尾部笔直而尖细,另有一种蛇矛形。是最理想的尾形,竞翔做种皆宜。 
②鼠尾。尾部急收而细长,形如鼠尾,有时还略弯。适于竞翔,速度较快,做种差一些。 
③蛇尾。尾部缓收,形如弯曲的蛇尾。有鸽友认为像猫爪挠过一样,有不规则的形状。稳定,适于公棚竞翔,散打则差一些。 
④虾尾。尾部较细弯长,形如虾腰。适于竞翔,有一定速度;但不宜做种。 
⑤塔尾。尾部钝收,形如宝塔顶部。稳定耐劳,大多为一般鸽。 
1)栉尾处的栉叶如稀松漏底,大小不匀,则幼鸽时(2-3条)爱游棚,或训放易飞失,成熟后会好一些。 
2)栉尾处的栉叶如出现挂霜现象,则是好种鸽的先兆。 
3)栉尾尖处如出现栉脉的线、星、脊现象: 
线——好赛鸽 
星、脊——好赛鸽,做种遗传性很强 
4)栉尾的形状还有多种,一般尖细直的速度快,粗大厚的速度慢,但稳定。 
3.用5档观察栉膜的细微特征(有的眼底镜为6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5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像最清晰处。此时观察到的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此时栉膜像一条多节的幼虫,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即栉膜由一极薄的透明物包裹。观察它的细节,能还栉膜的庐山真面目,进一步帮助鸽友修正用刻度20档观察栉膜时的结论,为鉴别赛鸽品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栉干(参见插图l4、l5、16) 
此时的栉干已没有任何表面的特征,只剩下栉叶像一串糖葫芦似的灰暗色的投影: 
①栉叶排列匀称,由头至尾从大到小,逐渐过渡。有时更像一段草绳,连接紧密,并且在一直线上。大小不匀、侧歪、错开、松散的,品质要打折扣。 
②栉叶呈锯齿形的速度比栉叶呈圆形的要快。 
③根据栉叶的数量可以大致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 
6&#12316;9个——近距离300&#12316;400公里 
10&#12316;16个——中距离500&#12316;700公里 
17&#12316;22个——远距离lOOO公里以上 
说明: 
1)根据栉叶的数量判断赛鸽适飞的距离,比较准确,但数量不必太苛求。 
2)栉叶只有单侧,即朝上的一侧。这是由于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引起栉膜偏转形成的。只要不是大小不匀、松散漏底的就可以。 
(2)栉尾 
此时的栉尾尖处,更像是沾有细砂的棒棒糖,在灰黑色细小的筋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即视神经。如用眼底镜黑色刻度O档观察,则更清晰。这就进一步证明,用栉尾部的形状和结构来判别赛鸽竞翔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①栉尾尖处的筋干,外形不能歪斜不匀,尤其不能弯(顶),否则品质要大打折扣。 
②视神经(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密集的比稀疏的好,多的比少的好,周边颜色明亮的比暗淡的好。如栉叶与栉叶连接处都布满了麻点时,其品质更是超群。 
③火柴头形——做种比赛都极其优秀(参见插图17) 
④奶瓶刷形——做种胜于比赛(参见插图18) 
⑤鹿角形——好赛鸽(参见插图19) 
⑥尖圆形——好赛鸽(参见插图20) 
⑦细尖形——一般赛鸽(参见插图21) 
说明: 
1)先观察筋干形状,再看视神经的密度,弯(顶)的,最好不要做种。(参见插图22) 
2)栉膜筋干细长的速度快,粗壮的稳定。 
4.用O档观察栉膜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有的眼底镜为1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O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像最清晰处,此时可看到肉红色背景上生有粗细不等,深浅不一,疏密错落的血管,而中间有一城楼门洞状的浅黄色亮带,有的亮带边缘镶有黑边(好像括号),黄色亮带中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即“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的多节幼虫"。这比用眼底镜5档观察时,更加清晰也更加准确。 
这时观察到的栉膜外观和结论,与眼底镜5档观察时一致。不再复述。只是栉干的影像只有上半截,看不到栉头。因物距太近,瞳孔限制了视线范围。此时观察的重点是视网膜以及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 
 (1)视网膜(参见插图23) 
①视网膜的底色及血管应明显清晰,一眼便知。 
②视网膜血管的粗细,颜色深浅,分布的多少,对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有辅助作用。 
③视网膜血管的网纹分布应尽量均匀。 
④视网膜出现黄斑,漏孔都是赛鸽体内有病或遗传造成,应引起注意。 
(2)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靶子)(参见插图24) 
①左右应留有余地,即栉膜居中(有点像准星缺口的关系)。 
栉干把黄带盖满的——定向一般,稳定。 
栉干只露一侧——定向不灵敏。 
②栉尾与“城楼门洞”顶部留有余地,且这部分背景发白发亮,能看到丝毛状的神经纤维。 
说明: 
1)视网膜血管链分布密的比稀的好;粗的比细的翔距远;血管颜色黑的多为远程鸽。 
2)注意观察栉尾处背景光的亮度与面积,再就是视神经的麻点和纤维。显然,亮度面积大,视神经发达的品质要好。 
三.运用栉膜鉴鸽的方法 
首先眼底镜的电源,最好由3V直流电源提供,它能保证光源的稳定和亮度,减少误差。为加强映象,应对被观察的赛鸽建立文字档案,以便日后跟踪验证。如能利用微观照相和计算机技术,将栉膜照相存档备案,更利于鸽友之间讨论探索,理解提高。 
1.观察栉膜的要点 
2.利用栉膜鉴鸽的实践(参见前述相关结论) 
1)适飞的天气 
根据背景颜色,关键是板面的颜色判断。 
2)适飞的距离 
根据板形的宽窄、长短,栉叶的形状、数量,视网膜血管链的发达程度,颜色的深浅综合判断。 
3)飞行的速度 
根据板形的宽窄,尤其栉尾的形状,标记,栉叶与板连接处的结构,视网膜“靶”位情况综合判断。 
4)赛鸽的分类(比赛或做种) 
根据板面的颜色、宽窄,栉脉、栉叶有无标记,视网膜“靶”位情况,视神经结构、发达的程度综合判断。 
5)配对的方法(在赛鸽血统、外形都过关的前提下) 
①尽量以栉膜类形相似的配对。板形、颜色要接近,品质标记要明显,“靶”位正确,左、右眼对称,以求复制出品质相同的后代。 
②起码有一方是比较全面优秀的,另一方是局部突出优秀的,目的要使后代在某一方面强化或超越父母。例如:要抗恶劣天气,由棕板配偏黄的或偏红的相配;要加快速度,由剑尾或尾部带线的与一般尾形的相配。 
③后代栉膜达不到父母水平或与期望相差太远的尽早淘汰。别指望外观一致就是成功,这正是栉膜鉴鸽不同于其它方法鉴鸽能早期预见、并且直观有效的地方。 
四.后记 
本文根据前人文章和深懂此道的鸽友言传手教,以及身边一些爱好观察栉膜的鸽友,长期共同观察、统计和实践而写成。由于受观察赛鸽的数量和观察赛鸽家族连续性的限制,其结论意在抛砖引玉,深望赐教。应该说好鸽必有好眼,好眼未必是好鸽。用栉膜鉴别赛鸽的方法,是我们开启赛鸽神秘大门的又一把钥匙。 
本文由张春山配图。全文如有不尽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 
韩立军、陈俊亦著:《信鸽视团的种类》——中国赛鸽信息网、《视团——‘板’的类型》——中国赛鸽信息网、《视叶》——中国赛鸽信息网。 
荣光著:《读书育鸽札记(八)》——中国赛鸽信息网。 
陆之梁著:《鸽眼解析》——赛鸽丛书。 
东方欲晓著:《从栉膜迷思中走出》——科学养鸽2005/6。
什么是栉是什么东西?
哪位高手能发张图片来看看吗?谢谢
回答数:14  提问时间:2008-4-27 1:35:19
回答:请参考上图。

1:什么是栉膜:栉膜又称为(神经带团),形状如同芭蕉树叶状,色泽可分为:金黄色,银白色,红铜色,铁灰色。简称为:金,银,铜,铁。
2: 栉膜的作用:第一,栉膜是信鸽体内的罗盘,它是一个磁性物质,起导航作用。第二,从栉膜可以看出品质及品系的遗传。
3:如何看栉膜:通常使用的工具是医用检眼镜(眼底镜)观察。具体方法:先将眼底镜固定,使曲光度调节到黑色20度,一只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另一只手的拇指与中指轻轻抓住鸽嘴,食指搭到鸽子头顶,使鸽眼与眼底镜呈30~45度角之间。鸽眼与眼底镜之间的距离约为5厘米左右,握鸽子头部的手可以随时调整鸽子头部的角度和远近,按照这个方法,仔细观察瞳孔里面,就可以看到栉膜的局部,缓慢微调鸽子头部就可看到整个栉膜。
请问什么是节?有照片吗?
请问什么是节?有照片吗?
回答数:6  提问时间:2008-4-6 0:05:19
回答:请参考上图。
眼睛上长了很小的一层!
眼睛上长了一小块,很薄的,只有一小块~没有盖住这个眼睛,眼砂褪了一些,请问有什么药医治吗?
回答数:10  提问时间:2008-3-10 16:46:48
回答:依原体呼吸系统疾病(CHLAMYDIA)
依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它有许多不同的血清型(SERUM TYPES)。不同型的依原体有其不同的致病能力。依原体普遍存在于鸽舍里,但赛鸽对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比赛期间,由于赛鸽的紧张和疲劳,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依原体趁虚而入,导致赛鸽发病。值得一提的是,新引进的鸽子,有可能携入不同型的依原体,也可引起疾病发生。依原体也可以导致人发病,最常见的是生殖系统的炎症,男性不孕症中,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系依原体感染。依原体本身的致病能力十分有限,由于感染的部位受损充血,很容易引起其他病原体继发性感染。
   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眼睛。眼皮肿涨,结膜充血,流泪水。依原体通过鼻泪管很快感染鼻腔、咽喉部位。打喷嚏,流鼻涕,有呼吸燥音。赛鸽乏力,不爱飞,体毛蓬松。事实上,不通过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很难与支原体感染相鉴别。依原体引起中、下呼吸道(肺、气囊)感染比较少见,而且症状相对支原体感染为轻。
   预防与治疗
保持鸽舍通风、干净,减少粉尘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趣的现象告诉我们,赛鸽往往只感染一只眼睛,而且是赛鸽站立于栖架上时,朝外面的一边受感染。减少赛鸽的紧张度(训练适度),保持充足的营养,也是预防依原体感染不可忽视的环节。
   治疗以强力霉素(DOXYCYCLINE)为首选药物。
剂量:10-25MG/鸽/天。水溶性极强,可以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300MG/1000毫升水,疗程五天。尽早发现,尽早隔离,尽早治疗。比赛前一个月,做一次为期五天的强力霉素治疗,比赛中期,做一次为期三天的治疗。
请问栉是什么?有图片吗?谢谢
请问老师栉是什么?有图片吗?谢谢
回答数:4  提问时间:2008-3-9 12:23:31
回答:你看看
鸽子眼睛上有白
同上
回答数:15  提问时间:2008-3-2 20:38:10
回答:结膜发炎了!每天早晚分别给鸽眼涂抹红霉素眼药膏,3-5天就可以痊愈了!
毛滴虫病菌和口腔粘的区别以及对信鸽机体的影响.那位给讲讲?
????
回答数:11  提问时间:2008-2-17 0:52:33
回答:毛滴虫症状:喉内白点/起痰/幼鸽肉垂扩大/水便/飞翔力下降/羽毛松乱。
用稳拿7号治疗毛滴虫3天,之后1天肝精电解质水;
或甲硝唑每羽鸽子每天四分之一片;1天清水,1天肝精电解质水。
毛滴虫病菌和口腔粘膜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口腔粘膜一般是毛滴虫与呼吸道并加感染造成的,治疗时应该以毛滴虫为主。其次辅以呼吸道治疗。
呼吸道症状:感冒/起痰/流鼻水/鼻头黑/支气管炎/呼吸异声/单眼伤风。
用稳拿1号清理呼吸道3天,之后1天肝精电解质水;
或利君沙每羽鸽子每天半片;3天之后1天肝精电解质水;
对信鸽机体的影响
独立的谈这个问题对鸽子肌体影响不大或很小,但是综合来讲对鸽子尤其是比赛用的鸽子影响是很大的,鸽子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一旦感染毛滴虫.呼吸道鸽子第一反映就是呼吸困难,致使大脑缺氧轻则休息补氧(也就是鸽子飞行后的大口喘气),重责因大脑缺氧导致失去定向能力(游棚丢失多是如此)。
大家知道(隐球菌性脑炎)吗!!
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但亦可侵犯骨髓、皮肤、粘和其他内脏。 该菌存在于土壤与鸽粪中,...
回答数:11  提问时间:2007-12-23 0:42:45
回答:注意卫生,进出鸽舍别忘换衣洗手,平时不抽烟少喝酒
各位老师:我有一羽鸽子,有一只眼的眼模糊不清,请问是怎么回事?
左眼的眼,被盖住了2/3。好像是多了一层模。发白色。
回答数:9  提问时间:2007-12-13 14:40:16
回答:结膜眼!

用红霉素眼药膏,每天早晚各涂抹1次,连用5天。
哪里有卖观看鸽眼结的,检眼镜。最好留一下电话号码
哪里有卖观看鸽眼结的,检眼镜。最好留一下电话号码
回答数:10  提问时间:2007-11-8 20:31:54
回答:结膜不是栉膜,结膜是眼睛的附属器,而栉膜也叫梳膜。它生长于鸽子视神经的基部,由视网膜伸向玻璃体,长度8-10毫米。你所说的一定是观察栉膜的检眼镜吧,你可到医疗器械公司去问一下
鸽子呼吸急促、不爱飞翔和鸣叫,口腔有粘请问可以喂什么药
鸽子呼吸急促、不爱飞翔和鸣叫,口腔有粘请问可以喂什么药
回答数:13  提问时间:2007-9-20 13:42:40
回答:呼吸道感染。可用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土霉素等治疗,早晚各1/4片,用五天再看,对各种细菌和支原体衣原等有效。如伴有毛滴虫可配合甲硝唑每天1/4片治疗。建议先治呼吸道感染,再治毛滴虫,如毛滴虫比较严重,口腔有黄白色分泌物等,则可早上抗菌素,晚上甲硝唑交替使用。供参考。
鸽子张口可见舌头顶上的气孔两边黑,口中有点丝状薄,请问何病?
声音有有点沙哑?是呼吸道吗?
回答数:5  提问时间:2007-9-18 17:50:47
回答:鸽毛滴虫病是怎样的?应如何防治?    
本病又称口腔溃疡,亦称为"鸽癀"。是常见的鸽病之一,病原是禽毛滴虫。最常见的特征变化是口腔和咽喉黏膜形成粗糙钮扣状的黄色沉着物;湿润者,称为湿性溃疡;呈干酪样或痂块状则称为干性溃疡。脐部感染时,皮下形成肿块,呈干酪样或溃疡性病变;波及内脏器官时,便引起黄色粗糙界线明显的干酪样病灶,结果导致实质器官组织坏死。病鸽因口腔溃疡而妨害采食,在幼鸽和生长期鸽中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 
目前,大约20%的野鸽和60%以上的家鸽都是本病的带虫者。这些鸽子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不断地感染新鸽群。这样就使得本病在鸽群中连绵不断。由于许多成鸽是无症养状的带虫者,它们常是其他鸽子,特别是乳鸽的传染源。因而消灭成鸽体内的病原就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重要途径。往往由于雏鸽吞咽亲鸽嗉囊中的鸽乳而直接遭受传染;成年鸽在婚恋接吻时受到感染,这是一种特有的禽类疾病传染途径。 
本病主要是接触性感染,在一些成鸽的口腔和咽喉黏膜上可见到针头大小的病灶,这就是毛滴虫的聚积物,也就是传播本病的传染源。因而2-5周龄的乳鸽、童鸽发生本病最为多见,且病情亦较严重。 

治疗
    (1)首先隔离发病的鸽子,鸽棚彻底清扫消毒。由于毛滴虫是通过饮水器传播的,建议使用两个饮水器交替使用和消毒,一星期更换一次。
    (2)药物治疗:每只鸽子每天口服甲硝唑20毫克,分两次服用,连续使用5天。
    (3)同时使用肝泰乐、多种维生素、电解质饮水。
    (4)对于食欲较差的病鸽,用4%的葡萄糖插胃管灌服,并且口服复合维生素。

最好的预防方法不是用药,关键是你的日常管理。我平时的操作方法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用两套饮水壶交替使用,一星期一换,每次换下来的水壶要晒干,还有就是小鸽出壳8天后,用8分之1片甲硝唑,给幼鸽塞食,隔一天用一次,一羽幼鸽用四次,这样做基本上毛滴虫就不会有了。
  6 7 8 9     共168条 7/9转到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
问题搜索:

用户反馈意见留言板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www.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